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中国癌症高发的第4位,更是导致男性死亡率最高的5大癌症之一。

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死亡人数达54.4万,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梁嵘教授就此接受本报采访,从多角度带大家认知食管癌。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嵘教授(左一)
食管癌发病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
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因其是消化道肿瘤里极其痛苦且预后较差的一种癌症,因此依然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恶性肿瘤。食管是连接口咽和胃部的一条肌性管状结构,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就是食管癌,也被称为食道癌,好发于食管中段。
梁嵘教授表示,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是食管癌的典型症状。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就诊时,大部分已经处于中晚期。
梁嵘教授介绍,在中国,食管癌发病的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中国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麓地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区。
在农村,食管癌的发病率更高,约是城镇人口发病率的2倍。食管癌的发病除了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还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三个主要原因导致罹患食管癌
“其实食管癌的症状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梁嵘教授表示,在食管癌的发病初期,患者主要是进食有梗阻感、异物感、烧灼感等,难以咽下馒头等类似固体食物,随着病情的进展,继而不能咽下粥类半流质食物,最后严重到不能咽下水和唾液。
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梁嵘教授认为吸烟和饮酒这两个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食管癌比较明确的诱因。因为吸烟和饮酒对食管产生很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长期、重度的吸烟饮酒患者容易罹患癌症。其次就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会反复烫伤食管黏膜。喜欢吃比较坚硬的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吞下去以后也会划伤食管。以及经常食用霉变、腌制食物,都是诱发食管癌的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最容易明确的因素就是遗传,如果家族里面有罹患食管癌的亲人,其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这些直系亲属非常容易高发食管癌。
对于普通市民如何防治食管癌,梁嵘教授建议大家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要吃高温、腌制食物等。其次对于肿瘤高危人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喜欢喝酒、抽烟、且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大于40岁的男性应定期做胃镜,可检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相关部位,至少三年做一次。最后就是规范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不要轻易放弃,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联合免疫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近年来,肿瘤医院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患者只需挂号一次,便可获得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科专家进行会诊,获得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梁嵘教授介绍,食管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这五个维度的治疗。对于早期、中期、晚期患者,每一种治疗手段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不一样的。早期还有局部晚期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随着精准治疗时代的发展,手术前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者联合放疗,把肿瘤尽可能的缩小,手术便可把病灶切得更干净,对患者的损伤越小。对于已经没有机会进行手术的晚期病人,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主,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梁嵘教授认为,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对于那些进食梗阻的患者也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目前,免疫治疗已经写入了食管癌临床治疗指南。我国现在也有好几款免疫治疗药物获批用于食管癌治疗。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还在欧洲获批食管癌适应症,是首个成功走向国际的中国原研PD-1单抗,引领中国的原研药走向了世界。
梁嵘教授还谈到自己的一个患者,一位晚期的食管癌病人。70多岁的奶奶癌细胞多处转移,家属一度想放弃治疗。但通过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肿瘤缩小了很多,最终让她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这样的案例在肿瘤医院越来越多。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多种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其中不乏肺癌、乳腺癌等这些常见癌种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更高质量的长生存。
来源:南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