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双双确诊,严重可致死!紧急提醒!

侠名

前不久

母女俩双双确诊,严重可致死!紧急提醒!
(图侵删)

辽宁大连一对母女

相继出现高热、肺炎症状

母亲还因呼吸衰竭

进入ICU病房抢救

但病因却迟迟没有定论……

母女同患肺炎

竟和家中鹦鹉有关

近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了一名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患者住院期间连续五日高烧不退,最高体温达40℃,病因不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后因呼吸困难转入ICU病房。新冠病毒、甲乙流病毒感染检测,都为阴性。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大面积炎症伴胸腔积液。

双肺大面积炎性浸润合并双侧胸膜腔积液

医生在和家属进一步询问病史时了解到,患者女儿10天前因“肺炎”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两人相继出现肺部感染,令医生产生警觉,通过电话与患者的女儿详细沟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原来,患者家中饲养了一对鹦鹉,不久前其中一只突然死亡,家人只草草处理了尸体,未进行彻底消毒。

患者是否可能感染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鹦鹉热”?经一系列检测,两天后,患者的检测结果证实其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不只鹦鹉身上有,鸽子、鸡、鸭等190余种鸟类和禽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携带。

最初这种病在鹦鹉爱好者中比较多见,所以叫“鹦鹉热”。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

易误诊!严重可危及生命

“鹦鹉热”潜伏期通常约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其流行没有明显季节性。

常见症状:突发39-40℃高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部分病例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病例还会出现发绀、烦躁、昏迷等症状。少数病例在恢复期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重症“鹦鹉热”肺炎非常容易误诊,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有接触活禽、饲养鸟类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医生。

2021年,浙江丽水曾报告1例“鹦鹉热”死亡病例

呼吸就能“中招”

人感染“鹦鹉热”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经呼吸道感染

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图源:深圳卫健委

就算没有主动直接接触,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旁有很多鸟禽类,吸入了病鸟的干燥粪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也有可能“中招”!

有人购买活禽后中招

2021年,广东中山的任先生和冯女士因高烧不退进了医院,两人都被确诊了“鹦鹉热”,冯女士更是直接被送到了ICU!

发病前,他们都有相同特点——

冯女士曾在市场购买过活禽,而任先生工作场所的旁边就是一个鸟市场。

患者任先生。图源:深圳卫健委

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

“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在死亡前48小时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如何预防“鹦鹉热”?

1.鸟类爱好者请尽量购买有健康证的宠物鸟,且新鸟要隔离观察2周。

2.经常消毒清理鸟笼。清洁前应先湿润鸟笼,不要让带病微生物或颗粒飘散到空气中。清洁过程中戴好口罩和手套,结束后及时洗手。

3.逗鸟别太久。鸟笼要悬挂于室外通风,每次逗鸟不超过半小时。

4.尽量避免家养鸟禽和野生鸟禽接触。如鸟禽发病,要及时与人隔离,避免传染。

5.若被抓挠伤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就医。

6.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时要彻底煮熟。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可爱的宠物鸟也可能有“伤害”

鸟类爱好者们切勿掉以轻心

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并及时告知相关接触史!

陕西都市快报综合中国新闻网、国家应急广播、深圳卫健委等

山洪灾害预警:辽宁黑龙江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

海口旅游景区联合营销“野生艺术+”系列活动8月3日启幕

贵州省万山区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1

重庆驻村书记的“数字路”:网联乡村 智慧兴农

天津铁警:春运以来帮旅客找回遗失行李物品245件 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

陕西紫阳县13岁女孩失踪多日后遗体被找到,死亡原因正在调查中

青藏铁路那曲站护航旅客便捷出行

韩德君:辽篮四连冠可能性很大

(身边的变化)闽北乡村种植“小瓜蒌” 特色产业促增收

首批试水9门课名额“秒光” 夜校里体验“新人生”

辽宁省葫芦岛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4

海洋塑料垃圾如何变宝藏?来看“蓝色循环”

母女俩双双确诊,严重可致死!紧急提醒!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沛菡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