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针为笔 绘布上山水(工匠绝活)

侠名

  图一

以绣针为笔 绘布上山水(工匠绝活)
(图侵删)

  张小红的夏布绣作品。  受访者供图

  【绝活看点】

  张小红,国家级非遗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她以针线代笔墨,创新6种针法,获得专利、版权200余项,让具有传统意蕴的山水国画在夏布上焕发新的活力,作品古朴澹逸、清俊雅致。

  飞针、挑线、顶托……66岁的张小红(见图一右一,赵春亮摄),坐在绷架前,比对着名家山水画,一面看,一面绣,揣摩如何让画中景致复现在一块夏布上。

  张小红是江西九江瑞昌人,从小就喜欢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2002年起,她开始专注刺绣技艺,走访江西各地,学习了解夏布和夏布绣的发展与特点。夏布质地粗硬,向来不是艺术刺绣常用的材料。张小红介绍,宜春等地有夏布刺绣的传统,但多为实用性强的民间刺绣,比如帽子、围嘴、鞋垫等。随着时代发展,这类手工活计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夏布绣这一传统手工艺也越来越少见。她想:“能不能以山水入夏布,以绣线作墨笔,把夏布绣做成艺术刺绣。”

  由于夏布质地粗硬,刺绣时手指常常被针扎伤,而且画面起伏不平,无法达到艺术刺绣的效果。于是,张小红努力寻找让夏布软化的方法。有人建议使用药水,但会降低纤维寿命;张小红尝试过热水浸泡,没想到布料变成棉白状。经过反复试验,张小红终于发现一些诀窍:譬如在晒麻过程中,用淘米水反复淘洗晾晒;浸泡时,加以轻轻捶打;选材时,野麻优于家麻……

  一面改良夏布,一面精研绣功。如今,张小红创新6种夏布绣针法,获得专利、版权200余项。张小红说,她希望能做到“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但这极为不易――看似一笔,其实可能需要成百上千针。比如国画中的皴笔,是画山石等纹路时常用的笔法,张小红研究出了长短相间的针法,以表现纹路的虚实之感;又如国画中的茅棚、草丛,需要表现其明暗枯润,张小红用同样色系中两种深浅不同的绣线,形成自然的明暗对比……“要用创新的针法,表达出山水画的写意传神。所以,夏布绣的传承创新不只体现在布料上,更体现在题材、技法、风格上。”张小红说。

  2009年,张小红带着5名绣娘,耗时近1年,运用20多种针法,以夏布绣生动复现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人物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14年,张小红筹建了一家非营利性民办博物馆――夏布绣博物馆。博物馆坚持全年免费开放,张小红常常“身兼多职”――布展人、搬运工、刺绣工、讲解员……近年来,张小红免费培训上万人,以各种方式带动了3000余人就业创业。与此同时,团队还开展了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夏布绣、了解张小红的创新技法。“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在传承创新和传播推广中,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张小红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06 版)

盐吃太多伤全身,记住5个实用的减盐方法!

跨省寻父记

黑龙江省呼兰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1

(新春见闻)年轻人新时尚:乘“慢火车”感受乡土中国

“千年英雄苏东坡”专题书法作品展在海口举办

山西省乡宁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1

青春期沟通密码:家长的肯定是关键

青海男子公路自行车队全国赛场斩获团体金牌

黑龙江省桦南县发布大风黄色预警_1

这种特殊的高血脂,“加速”血管病发生,还会“传染”给家人!

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阳光存折”照亮牧民幸福生活

高温黄色预警:重庆四川等地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以绣针为笔 绘布上山水(工匠绝活)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沛菡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