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研团队新发现或突破电动汽车锂电池“快充和低温”瓶颈

❤

原标题:浙大科研团队新发现或突破电动汽车锂电池“快充和低温”瓶颈

浙大科研团队新发现或突破电动汽车锂电池“快充和低温”瓶颈
(图侵删)

(张斌 童笑雨 柯溢能 吴雅兰)浙江大学(下称“浙大”)科研团队近日宣布一项新的成果称,围绕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工作温度、安全性等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科研人员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商用后或将让电动汽车在室温下快充和低温下运行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研究中的锂离子软包电池。 浙江大学供图

29日,该科研成果由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范修林团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锂电池性能的提升与电解液息息相关。该团队设计的新型电解液,不仅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还可以使得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在10分钟内完成快速充放电。

根据此前的研究,实现上述性能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此,范修林团队朝着“不可能”开展了长达4年的研究。经过实验,科研人员提出并验证了一种“配体通道促进传输”机制,建立了离子在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中传输的统一框架,最终确定了电解液的最佳配方。

范修林(右2)及其团队成员。浙江大学供图

相关测试数据表明,该团队提出的新型电解液在25℃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是商用电解液的4倍;在-70℃时高于商用电解液3个数量级以上。

“在同等条件下,我们设计的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达到八成充电量,展现出超快的离子传输行为。”范修林说,快充性能优异也意味着低温充放电性能较为优异,“在低温下我们的电池也能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范修林认为,当前,这款采用新型电解液的电池成本还比较高,可以率先在极地科考、空间探测、海底勘探等极端温度情况中应用。

随着电解液技术的不断攻关迭代,他对新型锂离子电池装配到新能源汽车很有信心。目前,该团队已经与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完)(张燕玲)

(中国新闻网)

隧道内开车门影响后车行驶 西安交警通报:未成年人无证驾驶

陕西省宝鸡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1

营养师推荐10种冬天最值得吃的蔬果,很多人没吃对!

江西省遂川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2

痛心!她经抢救无效死亡,监控视频曝光

预计停水11小时!今明两天,福建德化县这些区域要停水,请及时储水

黑龙江:“双语”民族调解室 “调”出和谐新乡村

峨眉站、峨眉山站傻傻分不清,峨眉站拟更名为峨眉东站

辛鲍姆宣誓就任墨西哥总统

知名男演员,夺冠!网友:太强了!

海南省定安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自然资源部: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浙大科研团队新发现或突破电动汽车锂电池“快充和低温”瓶颈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沛菡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