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除风险隐患 纠治顽瘴痼疾绍兴柯桥刀刃向内锻造新时代公安铁军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刘斌凯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牢牢把握“严”的主基调,聚焦队伍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强力整治队伍中的顽瘴痼疾,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队伍正风肃纪走深走实,持之以恒推进从严管党治警,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公安铁军。
以制度建设纠顽疾
该局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民警学习教育管理的若干规定》,从学习内容、学习载体、学习时间、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推动学习教育清单化、标准化、日常化,坚决防止学习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
“建立学习重点清单,落实学习记录制度,让全警学出对党的绝对忠诚、对法纪的戒惧敬畏和对事业的奉献担当。”该局政治处相关负责人说。
近日,在公安英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浙江专场上,陈永虎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阮海波动情地讲述师傅陈永虎为公安事业忠诚履职、奋斗一生的感人故事,会场上一次又一次响起热烈掌声。在此之前,宣讲团已在市、区两级组织巡回宣讲,引发热烈反响。
讲英模故事,学英模榜样,这是该局开展正风肃纪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设立宣讲团讲英雄、老干部讲党史、警示片讲教训、好差生讲心得四大讲坛,定期组织宣讲,让全警在对标中找差距、在学习中促提高。
此外,为检验学习成效,该局每周抽取民警进行警纪警规测试,每季度组织开展从严管党治警主题征文比赛,定期邀请各单位参与纪律条令知识竞赛,倒逼全警学在日常、学有所获。
以记分量化作标尺
该局扭住队伍日常考核“牛鼻子”,制定出台《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民警记分管理办法》,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考评办,统筹实施对民警的记分管理工作,规范解决日常管理“老好人”、压力传导“到底难”等问题。
上班迟到早退、不按规定请销假的,每次记1分;案件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内调查处理的,每次记2分;领导交办工作消极应付,不落地、不见效的每次记5分……该局全面梳理研析队伍内部管理、民警日常行为当中的“易发病”“常见病”,逐级逐项分类,明确记分情形,针对性纠治队伍中的“散”“懒”“推”等陋习。
当民警出现记分情形时,除了依纪依规处理外,该局还同步采取制约措施。“我们按照累计记分、叠加处理的方式核算分值,并将记分周期定为1年,被处理人员除了定期在分局‘辣椒墙’上公示外,其记分情况还将直接影响职级晋升、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该局考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事”一事一处,“大事”一票否决,阶梯式的记分办法教育震慑作用明显。2023年以来,全局已有60名民警被记分,其中14名民警被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职级晋升资格。
以体检画像端自身
队伍要管在日常、严在经常。该局动态实施队伍“体检”,落实政工干部“每日十查”、各科所队每周排查、大政工每月研判,深入梳理队伍风险隐患,明确整治期限、落实整治措施。开展民警“画像”,围绕纪律执行、执法服务、工作作风、生活交往、日常管理和“31个是否”,特别是把落实公安部六项规定作为正风肃纪的关键环节来抓,组织全警签署《严禁违规宴请饮酒承诺书》,严格落实每周饮酒“三点检”,常态开展谈心谈话,每季度对民警遵纪守规情况进行精准画像,督促全警勤掸“思想尘”、常敲“警醒钟”,达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目的。
“你单位有民警下班后违规饮酒,作为教导员,你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近日,该局机关纪委谈话提醒被处理对象所队教导员。
将监督管理的“探路灯”向“八小时外”延伸。该局围绕党纪法规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制定负面行为清单,明确民警八小时外“二十个不准”,定期向区纪委、区信访局、区法院以及辖区企业发放《公安民警八小时外行为情况调查问卷》,广泛开展社会监督,筑牢民警思想堤坝。(陈东升 刘斌凯)
(法治日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汕头举行 发布六大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