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丨这项“新技术”让常年干旱的河西走廊不再为水发愁

❤

河西走廊是甘肃的粮食主产区,这里常年干旱,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但今年春耕,记者发现,农民不再为水发愁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这项“新技术”让常年干旱的河西走廊不再为水发愁
(图侵删)

走进武威市韩佐镇的麦田,记者发现,一条条细细的管子沿着小麦根部穿梭,一直延伸到地头。这块地的主人刘学梅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应用的新技术——小麦浅埋滴灌,输送的是精准配比的水肥,成本低,还不影响机械作业。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二畦村种植户 刘学梅:让它一滴水都不浪费,现在确实节水,以前浇水浪费太大。

浪费太大,源于粗放的浇灌模式。长期以来,河西走廊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上游来水多了,会白白流掉,来水少了,又浇不上分散的地块。这些水账本、电子表,详细记录了当初每家每户的浇水时间和水量。一到春灌,村民之间、村子之间,算不完的水账。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党支部书记 陈国辉:矛盾不少嘛,有些户,像两户之间还为谁多浇水2分钟要争。你多浇了,我少浇了。

从2022年开始,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配套了塘坝蓄水池、水肥一体化管网、输配电设施等,这为解决河西走廊的干旱缺水问题打下了基础。今年,当地有条件大范围推广小麦浅埋滴灌、玉米大豆套作水肥分控,绿色种养循环灌溉等,像不同种类作物的需水量、什么时间浇、浇多少等,都可控可调节。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二畦村种植户 刘学梅:往年这个时间,浇水我们都是慌里慌张的。又怕浇不上水,又怕水轮次过掉了。现在用水有了保障,看到地里绿油油的麦田,心里既踏实又高兴。

今年,这里一亩地可以节约用水约100立方米。照这样算,武威市凉州区的62万亩高标准农田,节省下来的水,能多灌溉16万亩农田。水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选择也多了,从以前的只能种小麦、玉米,到现在大豆套种玉米,从只能种抗旱的粮食作物,到种芹菜、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从一年种一茬,到一年能种两三茬,群众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党委书记 王兴鹏:相应地促使我们种植理念、收益方式、经营模式、产业发展方向都有了改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CJ38分胖虎被禁赛 鹈鹕123-115胜76人

阿根廷发生枪击事件 已致5人死亡

黎以临时边界附近冲突持续 黎以双方继续交火造成人员死伤

辽宁省苏家屯区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3

陕西省安塞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1

贵州省普定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_2

阴雨唱主调!贵州今夜到10日雨水连连 毕节六盘水等地局部有暴雨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4

这4种水果堪称“湿气之王”,立秋后最好管住嘴!越吃湿气越重

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到清晰的马头星云图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江西省定南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这项“新技术”让常年干旱的河西走廊不再为水发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沛菡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